為本世紀首要任務而共同努力
──論中美關係與中國和平統一

 

菲律賓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會長 蔡友鐵


引 言

美國總統布什訪華後,美國不斷強調要協助台灣,不斷賣武器給台灣,鼓勵台灣在國際舞台上與中國分庭抗禮。甚至叫囂說,假如台海發生軍事衝突時,美軍將不排除動用核武器,身為美國總統的布什居然稱台灣是一個國家。美國的這些行徑大大助長了台灣的「台獨」氣焰,也導致中美關係出現了空前的危機。有學者認為美國在三個聯合公報的「關鍵字眼藏玄機」和「暗藏五大機關」,美國又用這三個「不具法律約束力」的行政文件來欺騙中國(註一)。在這個中美關係不斷出現危機和台灣的「台獨」氣焰囂張的時候,我們不要為黎明前的黑暗而感到憂慮,要看到和平統一的曙光即將到來。世界各地的「中國和統會」的最高目的是促進兩岸早日和平統一,我們更需要用冷靜的頭腦去回顧、分析中美關係與中國和平統一的發展。

回顧中美關係史,以史為鑑

自尼克松訪華以後,中美關係正如基辛格博士所說那樣:「儘管有過一些挫折,但總的看是不斷發展的。」中美這種發展是建立在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的關鍵、最敏感的問題,每當美國不按這三個公報的精神去處理台灣問題的時候,中美關係就馬上出現危機。三十年的中美關係,讓世界各國清楚認識到中國是守信義的國家,中國在中美關係上的底線是維護國家的主權,在「一個中國」的問題上始終是寸步不讓的。每逢中美關係出現危機時,就是中國為了國家問題主權或「一個中國」的原則,而和美國進行各種不同形式的鬥爭的時候。在中美關係上,美國制定的任何政策,不管是遵守或者偏離中美三個公報,都是以美國的最高利益為目的的;中美雙方,尤其是美方認識到中美兩國仍然存在共同需要、戰略利益,以及經濟上的互補。基於這大前提,不管美國那些偏離或破壞中美三個公報的政策成功與否,為了繼續維持中美之間的關係,美國又會重新回到三個聯合公報的基礎上。每次爭執和鬥爭後,中美關係又會出現峰回路轉,風和日麗的局面。但是「台獨分子」卻往往藉中美爭執的夾縫加速「台獨」步伐。

從九十年代開始,中美之間的爭執增多,所以台灣「台獨」份子活動也越來越嚴重,尤其甚者是去年四月「撞機事件」的發生,陳水扁政府的大陸政 策也馬上隨即轉變,陳水扁當局開始不斷以蠶食的手法推動「漸進式的台獨」,諸如台灣的所謂「新聞局」停止使用帶有中國地圖圖案的標識,台有關部門逼迫台灣某民間組織更改其英文年報的「中國」稱謂,最近又通過護照加註台灣法(指加註台灣發行)。這些所謂「台灣正名」活動,與台灣當局在思想、文化、歷史、教育、傳播等領域全面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就像鴨蛋似的,在美國這只母雞的孵化下加速變化。菲律賓資深報人于長庚在其專欄說:「陳水扁受美國新聞周刊訪問,沾沾自喜,把美國總統布什失言指台灣為《台灣共和國》是美國已實際上承認台灣是個獨立國家,依照陳水扁的看法,是不是正式外交承認都已是次要的,因為「台灣適宜作為一個獨立國家﹐那是事實。而不管你是不是同意,台灣是個獨立國家,至少對台灣有怎樣的看法﹐那已不重要。」陳水扁對布什總統、切尼副總統及鮑威爾國務卿向中國大陸保證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及反對台灣獨立的談話都看作美國口是心非的騙人的話。他顯然願意充當美國分裂中國國土的走狗,達成美國侵佔中國國土台灣的夢想。陳水扁已撕下他二年前當選時宣佈他任期內不會宣佈台灣獨立的競選諾言,胡說台灣已是獨立國家。」(註二)

六月十日淡江大學教授蘇起也明確地指出,陳水扁「推翻九二共識,護照加註台灣(指加註台灣發行),還有決定不派代表出席上海的亞太經合會高峰會。他認為這種改變主要是美國因素的介入,還有李登輝重返政壇所引起。」(註三)
一九八九年以後,中國制定的政策都以提高綜合國力為目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中國發生了令美國坐立不安的變化。美國總統布什訪問日、韓、三國的講話,每談到台灣問題時總是用「和平解決」這個詞,又十分強調美國《與台灣關係法》,以及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最近說他過去經商時得到的經驗是,在對手還沒有崛起的時候,打倒他所用的力氣最小。我們可以這樣的解讀:美國感到其霸主地位受中國的挑戰,為了維持其霸主的地位,它必須阻止中國的強大,製造台灣問題,煽動台獨,就是當年美國出錢給國民黨打共產黨的續集。今後美國還會不斷利用台灣問題去牽制中國。為了領土的完整和國家主權,中國必然會和美國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這又會再造成中美兩國關係的降溫和低潮,而台灣的「台獨」分子必然會乘機再加深台灣的台獨化。正當美國政府不斷叫囂,加緊為台獨份子站台的時候,中國國家副主席胡錦濤毅然訪問了美國,理智地處理中美關係,使白宮和五角大樓對華的關係有所改善。程建人在《台灣不要「濫用」美國善意》這樣說:「美國防部副部長伍夫維茲赴新加坡出席東亞地區安全會議之前,為華府的外籍記者們舉行記者會時說,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是非常明確的,並且明言反對台灣獨立。伍氏早先還說過,美國無意使台灣和大陸分離。在這樣的定調之下,台灣想走獨立的道路顯然是不通的,可是統一非台灣所願,當然美國只是奉行越來越清楚的一個中國政策,但並沒有逼台灣併成一個中國的一部份。」

鴨蛋沒有母雞的孵化,沒有一定的溫度,永遠變不成小鴨。然而,美國內反華好戰分子是客觀存在的,這些人是不見棺材不流淚的,他們的邏輯是「搗亂,失敗,再搗亂」,所以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婉轉善言規勸,往往被他們誤解為懦弱的表現,對於這些人,中國只能毫不留面子地給予還擊。基於這樣,我們認為,徹底弄清支配美國外交政策的定律,明白美國對華的底線,才能妥善、靈活地處理中美關係,消除來自美國的破壞中美關係的不良因素,消除美國那股孵化這顆「台獨」鴨蛋的溫度,才能釜底抽薪地化解台海危機。中美關係如何發展也是影響著兩岸的和平統一的關鍵,台灣的問題實際上是中美的問題。

支配美國外交政策的定律

翻開中美關係史一看,我們可以看到支配美國外交政策的定律,又可以從中得到寶貴的歷史經驗。從抗日戰爭開始,美國就支持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和中國共產黨對抗,在中國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由於中國共產黨靈活、理智地處理它和美國政府的關係,美國軍隊沒有直接參與中國內戰,因此中國共產黨順利地奪得中國政權。百萬雄師過大江後,蘇聯的大使館隨南京國民黨政府逃竄到廣州。一直支持國民黨與共產黨為敵的美國的「司徒雷登大使老爺卻坐著不動,睜起眼睛看著,希望開設新店,撈一把。」(註四)

當時美國副國務卿魏伯發以電報指示司徒雷登赴北平會見周恩來,直接了解中央的態度,並準備以一批糧食、棉花及向新中國大批貸款和開展貿易作為見面禮。(註五)由於美國反華份子的興風作浪,再加毛澤東的傲氣,司徒雷登去不了北平。後來美國發表了對華白皮書,毛澤東立即撰寫了《丟掉幻想,準備鬥爭》、《別了,司徒雷登》等四篇文章,於是北京和華盛頓關係鬧成僵局。假如司徒雷登能到北平,「盡管司徒之行未能立即取得明顯收獲,但北京和華盛頓的對話渠道能繼續保持,則「很多誤解和以後二十年亞洲的許多苦難都有可能避免。」(註六)我們認為,如果當時新中國領導人不是認定「美帝國主義本性依然改不了」,能繼續像戰後初期那樣去處理對美關係,也許沒有韓戰的發生,也許台灣問題已經解決,最起碼容易解決的多了。中美斷絕關係的二十年沉重歷史使我們感到,如果中美兩國不能正確地處理中美關係,都可能導致台灣全面獨立,迫使中國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

英國人說:「英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永遠的敵人。」美國也是受這項定律支配的。杜魯門的國務卿艾奇遜曾在外交關係委員會公開宣稱:「我們對中國最關心的是兩件大事。第─是誰統治中國,即使是魔鬼本身統治中國,只要他是獨立的魔鬼,就遠勝於他是莫斯科的化身或中國在俄國控制之下。」〈註七〉這說明美國政府所制定的外交政策都是單純著眼於本國利害關係,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聯在亞太發起咄咄攻勢對美國形成壓力,為了減低蘇聯的壓力,美國出賣了台灣國民黨當局,尼克森訪華以及中美的建交,完全都是受這項定律支配的。

美國對華的底線在哪兒

「大國,尤其是像美國這樣的海權大國制約陸地國家的策略就是利用大國相互制衡」。中美是亞太的兩個大國,「如果中國撒手不管亞太的事,美國也包攬不下來。」中國國際戰略問題專家張文木這樣分析過,「美國不是想徹底肢解中國,也不是不完全怕中國崛起,美國只是想癱瘓中國,這是軍事上態。美國不願讓中國徹底垮掉。因為那樣一來,日本、印度、俄國都起來了,亞洲大陸平衡打破了,美國還得費力填補力量真空。」「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就是這樣:你可以發展,並鼓勵你發展。但前提是你不要到外部要資源。你自己耗自己,最後資源耗盡,內部動盪。」(註八)

對台灣問題上,「美國並不希望臺灣真獨立,美國是一個海權國家,更關心對海上通道的控制權。對美國而言,臺灣的作用就是讓中國不要出海和阻止日本南下。但同時美國也不想背臺灣包袱,希望中國把臺灣管著,但又不能由中國大陸控制。美國希望臺灣保持事實獨立狀態,讓臺灣與日本、菲律賓一起把中國大陸擋著,別進入太平洋。」(註九)

為本世紀首要任務而努力

今後在中美兩國的交往,中國要設法使美國逐步變得冷靜和客觀地分析和瞭解中國,相信兩岸的統一、中國的崛起,既不會影響到美國的海權,尤其是不會在海上的關鍵地區對美形成挑戰,又可以保證亞洲大陸的大國力量平衡,那麼為了本身的利益,典型的實用主義的美國人自然會接受中國的崛起,認同兩岸和平統一,這就如人們接受地球是圓的一樣,也像美國認同了中國是亞洲新興大國那樣,那麼美國必然不會再製造破壞中美關係的正常發展的台灣問題。

但是,中美兩國的社會制度、文化背景、價值觀念不同,以及美國國內那一股唯恐天下不亂的反華勢力。所以要使美國認同兩岸的統一,樂意接受中國的崛起,絕非朝夕可成之事。中國跟美國交往,除了一定要有強硬脊梁之外,還一定要採取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與破壞中美關係的頑固勢力作鬥爭,從而爭取一切可以爭取的力量,壯大反獨促統的力量。在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時期,「視共產黨比日本更加十倍百倍地可恨」的國民黨曾發動了三次反共高潮(註十),中國共產黨成功地打退這三次反共高潮,維護了全國的抗日統一戰陣線,而且壯大了自己的力量。「建立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法寶,只要中國政府重施這傳家寶,完全有能力做好這一點的,因為改革開放已給中國在中美關係中積聚一定的反彈力,其力量已足以維持中美的和平共處,這與中國有了原子彈後反而獲得了這幾十年和平的道理一樣。為了讓美國認同兩岸的統一,樂意接受中國的崛起,世界各地的「中國和統會」應在其所在地發揮作用,讓廣大的美國人認清這一點,尤其是美國媒體,我們相信美國各地的「中國和統會」在這項工作中會發揮其巨大作用。

中國領導人把台灣和平統一列入本世紀的三大任務之一。但是這還不夠,中國應該把它視為本世紀中第一個最重要的任務,今後所制定一切戰略決策都應以此大前提為依據,為了中國和平統一而發展的經濟力和科技,為中國的和平統一而發展的軍事力量。只有這樣,中國才能有更強硬脊梁,和平的機會才會更多。只有這樣,美國才能真正理解中國人民和平統一台灣的決心,才能明確知道發展的最終目標,純粹是和平統一中國,絕對不是要威脅和侵犯美國利益邊界。一九四九年一月底,毛澤東曾說過,「目前,還有一半領土尚未解決。這陸上的事情必較好辦,把軍隊開去就行了。海島上的事情就比較複雜,必須採取另一種靈活的方式去解決。」(註十一)當年不能馬上解決台灣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海上沒有力量」,今天陳水扁敢這樣,也是大陸的海上力量還不夠。為了和平統一台灣,中國必須發展海上軍事,假如中國沒有其輻射力遠遠超出台海地區的海上軍事力量,台海兩岸和平統一是沒有可能實現的。

美國的政策,取決於美國財界利益團,目前已有成千上萬的美國企業去中國投資,美國在華企業都期望希望中美關係正常發展,以及中國能夠保持穩定與和平。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多的美國企業將來到日益開放的中國市場。只要我們能爭取到這股力量,讓他們為掃除來自美國內部破壞中美關係的勢力而努力,那麼中美關係自然會正常發展,台灣的台獨勢力自然沒有擴張的空間,中國和平統一的日子一定會早日到來。

註一 引自盛力軍:《胡錦濤訪美後的中美關係前景》
註二 引自拓楓《狐假虎威的陳水扁》菲律賓《商報》2002年5月16日
註三 引自《多維新聞社》2002年6月11日的《蘇起:陳水扁可能錯估美國政策》
註四 毛澤東:《別了,司徒雷登》(見1966年人民出版社《毛澤東選集•第四卷》
註五 引自莊景止:《司徒雷登在中國最後的時日》1999年第1期《炎黃春秋》
註六 引自林盂熹:《毛澤東邀請司徒雷登來北平內情》
註七 引自林盂熹:《毛澤東邀請司徒雷登來北平內情》
註八 詳見張文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國家利益》
註九 引自張文木:《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國國家利益》
註十 引自毛澤東:《評國民黨十一中全會和三屆二次國民參議會》(見1966年人民出版社《毛澤東選集•第三卷》
註十一 轉引自齊鵬飛:《這裡的黎明靜悄悄─新中國誕生之際「暫時不動香港」之戰略決策述評》,《工人日報》,1996年4月30日